在唐代文学史上有一部经典的散文,《小石潭记》。它是唐代文学中至少有内容上的“现代意义”的散文,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。
小石潭,就是今天的南京市玄武湖中央小岛上的一个小水池,地势极低,久雨不涨,久晴不降。而这个小池塘也成了那位文学家题咏的对象。
这篇散文从描述小石潭开始,最后写道:“蜩螗鸣者,夏之序曲;蟋蟀鸣者,秋之宗曲。”以小见大,看出了对自然生命的敏感与感悟。同时,它还通过文字来传递了一种意境、气氛的心理感受,很有韵味。
原文如下:
小石潭记 宋之问 李公佐 小石潭,有水清澈,舟楫不施,而石在水底。百鸟鸣秋涛,三餐食岛禽。府县有不蔬食之家,仓廒有不设肉食之处,务农者不食其亩,耕读者不食其所。吁!其言也如鸿雁之去膏油,矫矫者也若惊龙。
译文如下:
《小石潭记》 宋之问 李公佐
小石潭,水格外清澈,没有船只划过,水底下暗藏石头。秋天里各种鸟儿在哀鸣,三餐吃岛上的鸟类。府县有不吃蔬菜的人家,政府仓库里没有供应肉食,勤劳的农民们不收割自己的地上庄稼,读书人不吃自己栽种的菜。唉!这种话说起来,像是雁群飞过时般清高,像是惊龙飞腾时般气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