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,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语——“孺子牛”。什么是“孺子牛”呢?在古代典籍《礼记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孺子可教也,未有坚乎其中者,犹带垢藏污也,君子勿去其糟粕。孺子牛,所以过庙夹路,非为牛也,为过也。”译文是:孺子虽还能教育,但未有坚硬纯洁的中心,依然带有污垢,不过,君子可以不去顾及其缺点,而像日常走过寺庙里的牛一样走过他们。孺子牛,亦称“祭牲牛”或“夹道牛”, 原意是“道旁供奉的牛”,后来引申为指良好的朋友、有情义和协助能力的人。
在今天,孺子牛的诠释已经不再是“人们口头上称颂的好人、善者”了,而是成为了最能体现人性温暖和社会责任的榜样。在现代社会里,我们不必去过多地解释孺子牛这个词的主体意思,我们需要的是去探寻孺子牛这个词所代表的社会责任和人性价值。
通过大力开展爱心助学、支援贫困山区、资助“失独”家庭、救助流浪动物等公益活动。做公益不只是一份心里的感动,更是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,积极投身公益事业,用心践行社会责任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重要性,总结起来,这件事就是做好一个“孺子牛”。
做人要有情怀,为公益事业奉献一份力量。每个人都可以扮演出自己特有的“孺子牛”,守护生命,维护人文,用心去付出,一份情一份爱。无论你做为一名公益志愿者、一家之主、一名员工、一名学生还是社会工作者,我们都要以“孺子牛”为榜样,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遗余力,这样我们才能让人们不断地知晓,哪怕是一个“孺子牛”也能够承载起多少的希望和温暖。